2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专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超
当前,海淀区正在加快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彰显海淀特色的“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最后一个“1”是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具身智能正是“X”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依托海淀区丰富的创新资源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海淀区具备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得天独厚的发展根基。目前,区内已经集聚具身智能企业297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16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22家,开设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拥有乔红、王田苗、黄强、赵明国、王鹤等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并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度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为抢抓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机遇,2024年4月,海淀区在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具身智能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一是前瞻布局产业创新平台,支持成立北京唯实具身智能研究院,构建能够实现“本体-控制-智能”系统自主设计和快速迭代的具身智能“大工厂”;支持建设具身智能创新平台,搭建世界级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平台,开发跨本体、跨场景、多模态、强泛化能力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布局机器人概念验证与中试测试平台,提升快速制造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产业支撑。二是谋划具身智能产业空间,2月27日,“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在国家火炬科创学院第二期“IQ Talk”活动上正式揭牌,该产业园为全国首家具身智能特色园区,落地在海淀区东畔科创中心,面积25万平方米,将依托专业孵化器,吸引集聚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球优秀人才,打造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三是积极打造标杆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为引领,围绕医疗、商业、工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具身智能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创新产品落地应用。四是深化资本与产业双向联动,近期发布10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织密投资网络,打造母子基金投资矩阵,着力构建“投资+产业+服务”一体化的协同模式,助力具身智能企业发展。此外,通过在香港等地建设海外创新加速平台,支持企业“借展出海”,多层次提升国际化水平。
未来,海淀区将以《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为指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完善的生态,与各界携手,共同谱写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