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举行。作为平行分论坛之一,以“创新——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党建工作路径探索”为主题的海淀专场在经开区工委党校成功举办。来自党校、企业、园区及基层党建一线工作者的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非公企业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党支部书记、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晶晶受邀出席,围绕“党建引领民营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路径”主题,结合平台实践,分享了在推动产业链党建、服务中小科技企业协同发展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破解初创企业党建难题:从“建不起来”到“转得起来”
针对中小型、初创型科技企业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刘晶晶指出,当前部分企业存在党员人数少、管理层认识不足、党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专业党务力量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建不起来、转不起来”。
作为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任单位和产业服务平台,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与服务链,通过“1个平台+N种产品+X套解决方案”模式,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开展党建工作中,能为初创企业提供共享党建阵地、政策咨询、组织建设指导等基础服务,破解“无人抓、不会抓”的难题。同时,依托联合党建、技术沙龙、供需对接会、场景论证会等形式,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推动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打造“党建+产业”融合新模式:实现“党建红”与“产业蓝”双向赋能
在谈及“产业链党建”如何助力新兴赛道发展时,刘晶晶介绍,专委会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产业联建、头雁领航”的工作机制,通过模块化党建推动政产学研用资源高效对接,打破企业壁垒,降低协作成本。
近年来,已落地多项务实成果:联合举办中关村科学城具身智能产业读书分享会,强化政企互动;在“机器人+能源”主题活动中促成合作,推动防爆巡检机器人在新疆油田试用;支持北京血液中心研发国内首套血液包装协作机器人,提升成分血制备效率;加速“具身智能+”在医疗、能源、物流等场景的应用落地,创造显著经济与社会价值。这些实践表明,党建工作正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引领”,实现“党建红”与“产业蓝”的双向赋能。
本次论坛为民营科技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产业链党建”实践,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团结更多企业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奋力书写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海淀答卷”,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力量。
